第113章 辽国惊变(中)-《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


    第(2/3)页

    “陛下,老臣是怕您好大喜功,虽然陛下之前建立了不是功勋,但是陛下也不能如此荒废政事啊!”委哥宁令继续向李谅祚劝说道。

    李谅祚看着苦口婆心劝说自己的委哥宁令,李谅祚心里十分的感动,自古以来有无数的帝王,可是在这些帝王什么能够向委哥宁令这样敢于直言相劝的忠臣又有多少呢?

    李谅祚对委哥宁令说道:“皇叔啊!朕给你说实话,朕不喜欢处理那些繁琐的政事,朕只需要在大事上把握一下方向就好了,具体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处理就行了;朕也是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朕都能够处理好;

    在朕看来整个大夏国就像是一条行进在大海中的一条军舰,朕是舰长你们这些大臣就是舵手和水手,大夏国的军队就是保护战舰的勇士,朕要做的就是控制这条船的方向,指挥军队保护好这条船;而你们这些水手和舵手要保证这条船按时到达目的地;

    这西夏的政事有皇叔在朕还不放心嘛!”

    “陛下言之有理,是微臣唐突了。”委哥宁令说道。

    李谅祚笑着说道:“言归正传吧!皇叔,对于耶律仁先的使臣朕不急着见他,先晾他几天,现在他应该比我们着急;耶律仁先和萧远山是耶律洪基一派,二人镇守的大同府和朔州两地处于耶律重元的包围之下,随时都有可能面对耶律重元大军的攻击;

    两地的军队加起来有近十万人,虽然人数不少,但是与耶律重元的大军两者是小巫见大巫,这两地完全处于耶律重元的半包围之中,两地就算有物资存储又能有多少,而且二人还怕朕从背后袭击,所以现在二人特别想要得到朕的支持,最好能够从我大夏国得到物资,这个时候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

    委哥宁令听到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有担心的问道:“要是他们倒向了大宋我们不就得不偿失了吗?”

    李谅祚冷笑道:“依朕看,大宋最多口头支持一下,现在大宋的原则是保境安民,只要战火不烧到大宋的国土上,朕想他们是不会出兵的,再说了那帮汴梁的老爷们能够商量好此事也要十天半个月的,所以不用着急。”

    事实也确实如同李谅祚猜想的那样,大宋对于辽国内乱不闻不问,只要辽军不跨过两国的边界什么都好说,毕竟大宋的皇帝可不像李谅祚这么无耻是个战争贩子。

    三天以后,李谅祚觉得将耶律仁先的使臣晾的差不多了,于是在御花园召见了耶律仁先的使臣,一开始李谅祚带着辽国使臣一个劲的逛使劲调辽使的胃口,辽使无奈只能好生的陪着。

    在大半个时辰之后,李谅祚终于向辽使问道:“不知阁下此次前来所谓何事啊?”

    辽使终于松了一口气想到:“您老终于问岛点子上了,再不问我都快要憋死了。”
    第(2/3)页